初知道鎮江西津渡這地方,係於十年前狐狸路過博客裡:相裡落泊的老鎮江,吸引了我。
鎮江起於唐代,到二次鴉片戰爭後,英國人劃了租界,鎮江變為一重要的河港。當然之後鐵公路交通取代河運,鎮江被遺忘在一邊。但遺留在此的英領事館、商會等建築,像個老人在樹下訴說想當年,但講得很是謙卑,畢竟過去就是過去。
由火車站一出,原本直到之法,莫過於坐二號巴士。但上車付錢後開地圖一看,才發現由車站至西津渡有條只長兩公里的大直路,搵架共享單車踏十分鐘就到。縱使車費只係一元,車程只有廿分鐘,但看著車子在城裡繞大個圈才到目的地,總覺得給人搵左笨。
落車是在一條叫大西路的街道,這條街就係一排不高過三層的商鋪,街頭上沒多個遊人,還以為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鎮江。
但走到西津渡入口,卻又叫媽為何結果不是我想那樣:十一而來的人潮濟滿狹小的巷道,街頭所謂的老舖活躍地叫賣羊肉串等大陸各地步行街都有賣的小食,場景很是納悶。反正住的青年旅舍正在這裡,不如放下行李,明朝才細看街道。
雲台山卻要趁黃昏前上去,就係要看這城區於日落時全景,雲台山高但山上的樹木更高,始終不能把夕陽臨下拍得有所氣勢。雖然還可拍到黃昏時金光閃閃的屋頂,和新舊城區之比。
入夜,沒太大興趣到新城區,但仍有興趣考察其河岸:河運沒落後英租界對出的碼頭早就消聲匿跡,河濱已改建做公園,還擺放了一大架郵輪,畫公仔畫出腸般指當年這裡的風光。
第二朝七時,趁遊人不多,才能看到心目中寂靜的西津渡。
西津渡城區分兩大部分,依山而建,由唐代開始的老區:曲折的街巷,元代的石塔等、昭關、救生會等,一片順服自然的美感。
而老區對下的前英租界,則係如劃好九宮格般,一間間屋整齊排置,工整而無趣。英租界在抗戰時被炸到稀巴爛,反係二千年時給中共重建,叫鑒園,嚷國人勿忘屈辱歷史云云。其實該係國人崇洋,投其所好,以撈一筆,才是實話。
再回到大西路,由西向東,伯先公園、鎮江商會、廣肇會館、連英國領事館的鎮江博物館、老教堂,再夾雜老房子新店面等。鎮江博物館多展覽其他地方而來的器物,商會教堂等不開放,唯廣肇會館,叫還原孫中山於一九一二年演講的場景,還能看到一個大時代的格局。
我希望真的如此。
參考:久違了!江南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